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

[書摘]阿拉斯加之死 (into the wild) 電影與書 心得雜感



本作是「追尋自我存在價值」的經典作品,我在2007年電影上映時後不久有借書來看,但看完之後沒有什麼感觸,也沒有留存什麼特別的印象,大抵知道就是有個人去阿拉斯加追尋自我,在野外求生一陣子後,然後死亡了。再來就是去年2020有「公車142號因為太多人冒險朝聖」所以被搬移的新聞,當時網路上也有一陣子的討論:《阿拉斯加之死》142路魔幻公車:從朝聖荒野到博物館的流浪歸宿

前陣子neflix即將下檔的電影裡有這部,真的看過電影後,興起了我想要再找這本書重看一次的想法,就趁疫情解封後去圖書館借來看。

電影和小說基本上差不了太多,但電影的畫面搭配音樂,把大自然野外的魅力呈現無遺。誠然故事主角克里斯遠離人群深入野外的「志願」很多人無法苟同。但透過那些克里斯這趟不再回歸的旅程路上和他相處過的人們與其相處的回憶,我倒覺得他有個人的信仰,也努力去貫徹了,雖然有些天真與無謀(要不是有那台巴士,他本身的野外生存能力可能撐不了幾周吧), 但還是值得給予尊重,畢竟他也沒有麻煩太多人搜救之類,反而帶給許多人追尋自我意義的動力,可也算是個成功的人生了。

從他遺留的照片以及最後的留言,也可以看得出來此行的結果求仁得仁。雖然這次重看書之後發現其實有些諷刺的是克里斯雖然想要離群索居,但他所依靠的巴士,其實周圍還是有一些山中小屋,然後離遊客會去的景點、以及穿梭山林的獵人並沒有太遠,那個地方雖然是在荒郊野外,但絕非天涯海角。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原來電影裡有些角色也是直接找本人來演。(ex. 最後載克里斯的大叔) 

個人覺得把事情聚焦在最後克里斯的死因有點無聊。比如說有一派會說他誤食有毒植物,或者是糜鹿與馴鹿分不清楚是他沒有做好野外求生知識的證明,另有一派則調查各種證據佐證他還是會認得植物(所以有分辨有毒無毒,只是書上的圖鑑沒有寫清楚有些植物在某些條件下會有毒性),然後他補的也的確是糜鹿…   我想這些討論都太過枝微末節了,當然個人也不反對有些人能從這種探究中得到樂趣。

是說找到書中提到的一些人物去尋找142公車的影片youtube上找得到(這裡放的是他的妹妹),在142公車搬離後,算是留下了一點那個環境時空的殘跡。或許克里斯生活在現代資訊社會下,有更多的機會做足功課,更能成功而退…但如果這樣做,或許有違他反抗文明與人群的基調了。

其實看完本書之後比較深的感觸就是「老外的文化果然和我們不太一樣」,書中也翻出許多和克里斯的行為有點類似的人… 所以克里斯絕對不是絕無僅有的。 畢竟我們從小就「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朗朗上口長大的,所以我總是不太能完全體會西方人常說的「弒父(or 弒母)情結」是怎麼回事,再加上我們亦不提倡個人主義,這或許也是我們這樣文化成長的人看這個故事覺得有點無感的原因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