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6日 星期日

[雜記]2021 年 之 第二波疫情 心得雜感


去年(2020)疫情來得又急又猛,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不怎麼值得懷念的一年 (尤其超多名人去世);不過理性來說台灣2020年防疫有成,再加本島經濟主力是半導體產業這個不怎麼會被疫情影響的類型,所以反而股市創新高,經濟各數據也欣欣向榮,可以說是2020年這全球籠罩於疫情之下的一年裡,少數維持得不錯的地方。

去年我對於疫情的雜感:[書摘]不生病,從洗手開始:你沒看見的健康殺手 心得雜感 兼論這次疫情

雖然這covid19疫情持續得比想像中的久(在全球爆發的3月時,想說2020下半年就可以恢復正常),現在疫苗出來了,接種的各國也看到成效,以全球的角度來說,這場抗疫行動已經進入下半場的垃圾時間,以美國來說,曾經嚴重的紐約市也已經單日0人死亡了。看得曙光的情況下,怎知今年五月,台灣反而重新經歷了去年各國遭受的風暴。

來盤點至今個人的影響現況與雜感吧。

一、經濟損失: 

去年的疫情導致我的機票退款只能用代幣形式,下次消費可以折…但也不知道啥時可以用&航空公司能撐到那時候嗎。就當做完全損失了… 約 -5783

股票…因為這波疫情的股市大跌…目前的狀況是

已停損的 -402923

現在還沒停損的也是-135023

當然也不能全怪疫情,我手中的股票以電子類股為多…在之前就已經跌勢不止了…五月份疫情來只是加速下跌的情況… QQ
不過個人還是樂觀看待之後會有機會漲回來的一天,雖然停損很痛,但停損是為了保留加碼的空間 (誰知道目前這三級警戒的狀況還要持續多久?經濟上的負面效應什麼時候會hold不住?)

總之這樣算是賠了我兩年左右的個人生活預算吧…
不過有了去年的經驗 (請看心得文。[雜記]2020的股市進出心得雜感 以台積電為例),還是覺得長期投資下,應該不用對於一時的損益太過擔心,但也是要保持風險意識就是。(如果投資上的狀況影響了工作生活就不好了)

二、婚宴取消: 

如果沒有取消的話,今天(6/6) ,就是我們婚宴的日子了。雖然有些可惜,但兩家人以及相關的親朋好友們的健康快樂才是更重要的事。


因為婚禮取消的時間還算剛好(婚禮一個月前左右疫情爆發),所以退款大多還算乾脆,和很多新人比起來已經非常幸運!

目前已經都處理完了。總共的預算和已付金額如下… (男女比率是目前的出錢狀況,並沒有反應真實比例…ex我已經轉帳給女方30萬的婚禮雜支之類,當然最後比例就是我們夫妻小家庭的內帳了)


如果真的辦婚宴,可能紅包收禮和支出兩平吧,但紅包錢大都歸於雙方爸媽,而婚禮支出會是我們小倆口負責…所以坦白說現狀這樣也算是省了近40萬元當小家庭的成家基金了。
 
三、運動: 
上周久違地…戴著口罩跑了5km.... 雖然不至於到「快樂缺氧」,但的確不太舒服。但疫情如此,沒有健身房可去,又寄人籬下,運動也只剩下在公司園區裡慢跑了。(但沒啥人煙的情況下,坦白說完全沒有染疫的風險)

久違地5km:
 
上一次運動已是三周前了:
沒疫情的狀況,今年的月跑量大概都有100km,和全盛時期相比有差,但至少也比現在好得多…(難怪體重又上升了)

四、苗栗疫情大爆發: 

嚴峻的疫情往往讓人措手不及。苗栗在5月底前有零星個位數的案例,但都找得到源頭或者鎖在一定的群聚範圍內,所以還算安心…但6/1爆開了兩名移工確診後…這不妙感大增…果然6/2這群新確診人數就爆增12人,然後廣篩下目前已經確診數已經破百。

其實至此疫情已成星火燎原之勢,畢竟確診往往都是有症狀,再加上移工的群聚特性與移動力(假日台鐵的旅客移工佔的比例極高),回推過去那傳播史早已不知道該框列那些人了。

政府/公司果斷快篩也可以知道這嚴重性…畢竟竹南園區和新竹科學園區密不可分,現在不立刻把「牌」都掀開,再掩蓋實情也只是掩耳盜鈴而已。

這下去對我的影響就是…暫時不能回家(借住在岳家,原本是1到5住岳家,假日回家,這個假日索性就繼續待著) 還有一個bad news是相關有疫情的公司其中一間是我弟任職的地方,他也排定了要被快篩,希望後續的結果是好的。

一堆壞消息中的好消息是竹苗的限水措施總算因這一陣子的梅雨注入,而宣布暫停了。本想說這周雖然沒有要「回家」,但還是從新竹搬幾箱水送到家門口。

五、政治話題碎碎念: 

這陣子因為疫情,社群媒體上的各類政治攻防也毫不間斷。藍綠白黃(時力)的朋友我都有,個人對於這類的問題是抱持著反求諸己的情況來要求自己不要雙重標準:
a. 看到新聞把人名/組織 換成各黨各派政治人物/組織,我會因此有不同的評價嗎?
b. 看到新聞把地名換成各他地方(國內國外),我會因此有不同的解讀嗎?

不過這種要求是自我的修養,對於已經把政治當成個人信仰一部分的人來說,我只能尊重包容並避開和他們談論相關議題了。

但還是要記錄一下自己最近對於近來幾個話題的想法:

1. 疫情控制:

常看到兩派的攻防,一邊怪罪3+11導致國境防疫防線沒守好,另一邊是怪雙北市長沒能控制破口。 個人是覺得既然入境不普篩,又沒有守好14天檢疫的規則。 那中央自然要有國境防線破了之後要怎麼辦的後續,這邊單純怪罪地方防疫控制不力是不對的,應該說…既然成立了中央指揮中心,在2020年又抓牢了防疫政策與話語權,那邊2021年的破口自然也要負擔7成以上的責任。

不過其實個人覺得中央與相關第一線人員對於邊境的防疫控制已經相當高分,爭取了一年多的時間已經是不易的成果,所以這次疫情失控(前期)我也覺得沒有什麼特別需要苛責之處,我比較care的是中央似乎對於第一防線破後的處置完全毫無準備…這才是我覺得要檢討的。

當然雙北防疫措施也不是完全面面俱到(ex.柯P的自動自發控制市場人流…新北市確診者後送的量能不足),但醫療行資源本就是容易城鄉不均的,中央沒做好統籌,地方能施力的方向也有限。(比如說我的家鄉苗栗…現在這坑一出現,也只能請中央立刻接管了)

不過也可以看得出有醫藥背景的行政長官來主導地方防疫(ex. 台北市柯P、高雄的暖男),還是會比那種民意代表上來的首長(ex.苗栗國王) 好很多。

總之木以成舟,現在3級警戒下看來是把疫情hold住一個可以處理的範圍,各地可能偶爾有零星的開花(ex.苗栗這樣的狀況),但應該不至於像去年其他國家那樣地失控。剩下的問題就是,什麼時候可以離開3級而已。

現在的消息是3級會到六月底,我個人覺得到時如期解除3期還是很困難,但考慮到七月初有個重大的事件「聯考」,所以屆時可能會有相應的政策(因為考場算是另類的室內群聚)。個人不太相信會延後考試太多(頂多到八月),不過疫情的狀況也容不得政府想做什麼規畫就什麼規畫,還是要看彼時的疫情而定。

4級個人認為不太會升,當初那個「本土病例14天平均每日確診100例以上 且一半以上找不到感染源」的初衷已經蕩然無存 (ex. 現在每日300例,假設100例找不到感染源,的確是沒有符合字面上的「一半以上找不到感染源」,但真的這樣會比每日120例,60例找不到感染源還不危險嗎?更不用說不明感染源的定義模糊,疫調來不及(或根本沒做)等情況。

個人推測如果園區(泛指各工業區以及科學園區)沒有大爆發的話,應該不會升4級;疫情很有可能維持單日新增三位數到六月底,七月的故事就看到時疫情與疫苗的狀況而定了。

2.疫苗:

中央政府完全被看破手腳的一環…完全沒有具體且公佈周知的規畫,一堆事情都在檯面下進行著,雖然美日的援助很令人感動,但還是難改中央政府準備疫苗不力的事實。當然更多的苛責就不必(ex. 一堆團體或個人說有管道捐助,我覺得中央不急就章是對的,更何況我也不太相信那些管道真的每個獲得的疫苗都是可信賴的)

不公開計畫的理由有些人號稱是對岸阻撓,但就像沒有具體證據我不會說中央的疫苗政策是為了圖利某些國內疫苗廠商一樣,我也覺得沒有具體的事例就說一切都是阿共的陰謀,是不太負責任的。

無論如何個人推測可能性較高的是中央政府去年對於疫苗這塊的確沒有超前部屬好,現在疫情來了想搶又搶不太贏那些先砸錢的或者是國力大的國家… 但相信後續狀況會越來越好轉就是,但台灣要達到集體免疫的標準70%,2021年達成不了應該是肯定的了。

3.紓困:

去年紓困的方式我就不太滿意了。因為在沒有大疫情的情況下就花了幾千億做「各自為政」的紓困,那今年這樣大爆發下難道政府的財力真的可以有數倍於去年紓困規模嗎?
而今年紓困方案已公佈的果然我完全沒有收益到 (去年好說也領了個農遊券和三倍券),不過這邊我倒挺讚同柯P說的,這些紓困的錢如何當初拿一些加碼在搶疫苗上,或許經濟上的效應更大… 但總之現在提這個也是錯過時機了。

後續沒意外的話應該還是會有至少去年三倍券規模的大放送,不過前提是疫情要能有效控制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