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書摘]《幸福的餐桌》的心得雜感




先講講瀨尾麻衣子這個作家。之前看了一部《圖書館的神》,對她筆下的文字頗有好感,也是這次會選擇這本書來讀的契機, 沒想到一開始就讓我有點驚訝。因為相較於溫馨療癒風格的《圖書館的神》,這部一開始架構的世界就波瀾洶湧。

故事描寫的是一個擁有早餐都一定要聚在一起吃的家庭,很典型的日式幸福氣氛,也很符合本書的標題。台灣人的早餐往往都自己去上班上學路上的早餐店買,比較少有日本人那種爸媽或兄姐會在廚房弄早餐或中餐便當的模樣。

但書裡描寫的家庭有點兒不同。

爸爸- 自殺未遂,然後宣告自己不當爸爸了
哥哥- 帥哥加天才,但因故不再繼續學業,選擇自己養雞種菜
媽媽- 一開始書中講到媽媽離開,我還以為是去過世,沒想到是離家獨居。
         (但和其他家庭成員的關係還是保持著)
妹妹- 本作的主角佐和子,家庭中唯一沒有太多心理問題的成員,
         本書用她的角度來觀察家裡其他成員的變化。

劇情平淡,倒不是說裡頭的故事很家常,而是故事角色情緒波動流露出來給我的感覺。單論設定,其實光是家庭爸爸、媽媽、哥哥三個人都有點心理上的傷痕,就已經是不尋常的佈局,更不用說最後還給佐和子的男朋友來了一個天外飛來一筆的結局。

本作讓我反思兩個地方:



家庭的組成與維繫的不易:
 
家庭的組成過程太過理所當然,尤其是血緣上的連結,因為這個是天生就注定的事情。就因為有太多無法輕易切斷的部分,所以我們反而太容易疏忽了成員間關係的維繫,甚至可能根本對另一個家庭成員不了解,坦白說自己的心事也很久沒和家人說了。

對於故事的設定我有一個不太滿意的地方,就是明明佐和子一家人早在問題發生前,就擁有「大家一同吃早餐,在餐桌上交流」的好習慣,怎麼搞到最後大家都發生了些心理上的症狀啊… 這種感覺就像是描寫一對每天先生上班前都會和太太來個早晨的kiss (哈,很老套的放閃方式),但最後劇情卻描寫先生外遇,太太偷吃一樣…

不是說現實不會有這種離奇的劇情轉折,但這種敘寫會讓我有種好像做什麼努力來維持彼此關係,都會徒勞的無力感。當然本作終究溫馨的劇情走向,而佐和子是故事家庭裡維繫的樞紐,真是辛苦她了。


心理上的傷:


故事的爸爸、媽媽、哥哥,我猜想都有一些心理上的傷。可能是憂鬱症,但也可能不是,我這裡先以憂鬱症來抒發一下感想好了。

在目前這個社會,這類「心理上的感冒」算是漸漸地能被理解的症狀。只是坦白說如果身邊有這類的人,我實在還是沒有和他們好好相處的把握。

如何正確陪伴憂鬱患者: http://lannacheer.pixnet.net/blog/post/42318700,看了就覺得好累喔,除非真正自己親愛的人,一般的朋友我可能無法用這種態度一直相處,頂多只能做到理解他是生病了,並適當的陪伴。但如果復原過程遙遙無期,或者是和他們相處需很小心怕說出刺中他什麼傷痛的話語,這樣的相處模式太辛苦了。

幾年前新聞上有出現,我認識的一個大學學妹去世了,雖然和她不熟,但她給人的印象就是陽光型的(因為她身體有殘缺,接近全盲,但因為樂觀與上進所以還是持續學業,上大學以及上研究所時也都曾經出現新聞版本)

沒想到幾年後看到了新聞,呈現的卻是和我表面觀察的印象中不一樣。(和家人不合,離家出走,信仰一些以「知識份子」的角度完全不會相信的宗教,最終因此致死)

看了《幸福的餐桌》本書,看到故事裡的爸爸、哥哥應該都是常人會覺得是「人生勝利組」幸福地過著生活的樣板人物,突然想到那個學妹,或許在許多外人無法察覺得心底深處,有許多無法癒合的傷痛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