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書摘]查令十字路84號 心得雜感


是本頗具知名度與佳評的書籍,內容是英國倫敦二手書店店員與美國紐約女作家的通信內容節錄而成,這些信件標誌了長達二十年的情誼,表露出女作家對於收藏二手書的熱愛以及店員恰如其分的紳士風度,信中文字也記錄了二戰之後,英國民生百廢待舉的實情。(女作家常常會寄些食物到大洋的另一端,讓書店員工分享),尤其可貴的是,在閱讀往來信件的過程中,隨著信中標示的日期的流轉,讀者或許能體會到那種等待信件時的期待以及收到信時的雀躍。

本作有電影版,官定中譯名稱叫迷陣血影,看來是走刺激1995風格的命名法,總之從片名完全無法聯想電影是描寫一個這麼靜態的故事。

個人覺得本作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看到除了書信往返的兩人之間外,兩個人週邊的親朋好友也參與到這段關係的連結,像英國店員的太太也會和女作家聊聊料理,而美國作家的朋友也曾到該書店一遊,書裡處處透露出來的是四海之內皆朋友般的人情味,這種能越過時間與空間層層關卡凝結的友誼,真的很難得。

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可以看到女作家看待書籍的態度。(ex. 盡可能買看過的書,也會發揮斷捨離的精神丟掉捨不足惜的書,對於書籍的版本很有堅持),雖然作風和我大不相同(常買沒看的書,書房書堆越來越高,對於書籍版本、翻譯等等不太重視) ,但其透露出來對於書籍的喜愛,也是讓每個愛書人能夠感同身受的。

最後要說的是女作家和男店員之間的關係單從兩人的書信文字看不到什麼情傃,就是很平淡地買賣之間的對話以及一些些家常的問候。但從書中其他旁人的角度,如男店員的妻子諾拉對海蓮「心存妒忌」 (但可能只是玩笑話),或者是其他店員不會(不敢?XD)幫男主角回信,又會讓讀者覺得兩人的關係應該多少有讓人想像空間的地方。而結局的遺憾(兩人從來沒見過面男主角就去世了,書店後來也停業,而女主角終身未婚等等) 也讓讀者們內心小劇場不由得有更多戲碼上演著。


本書有一些我覺得可惜的地方

第一個就是女作家的批評書籍版本時的語氣,雖然可視為真情流露,但總覺得氣勢太盛了些,對於這類主觀意識較為強烈的人,我實在不太知道和這類人溝通時的尺度拿捏。(笑)  ,所以要是我的是店員的話,應該就不會有這本書的誕生。

第二個就是雖然時間的跨度雖長達20年,但實質上收錄於書中的書信的文字份量並沒有想像中的多 。大概因為我是絮絮叨叨行文風格的人,之前交筆友的經驗是遇到真的投緣的,一封信寫上三、五千字以上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整本書看下來會覺得他們溝通的內容沒什麼太多的訊息量。或許這和書裡的信件是節錄有關,不過女作家總共在該書店買書不過約50種左右,仔細想想實在不是好的顧客,但也由此可證實這份信裡所描繪的友誼更不是建築於商業利益之上,而是發源於雙方誠摯的內心。

另外來說說二手書吧

我買二手書有一個習慣也是不買比原價貴的書(買貴好像有一種「我輸了」的感覺。XD),但偶爾還是有因為絕版書太過喜愛,而不得不買的情況。最近一次這個情況是買柯裕棻的「青春無法歸類 」,因為當時被行路難這篇(http://latifa.pixnet.net/blog/post/7535865)燒到,偶爾也是有這種被點燃而無法收捨的收藏欲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