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書摘]無緣社會 心得雜感


我們只要弄錯人生的一個小環節,或是其中一顆小齒輪失去作用,都有可能變成獨居老人,孤獨地死去。這些人的人生和我們有什麼不同?他們也都扎扎實實地過完一生。

兩周前讀了「星守犬」漫畫之後,在圖書館逛到這本就借回一讀,讀畢後覺得當作星守犬的補充讀物十分地適合!這是2010年NHK紀錄片的實體書版本,網路上還是可以找到當時的紀錄影片。當時影片的製作小組訪查了日本各大政府、社會機構,得到了當時一年日本有3萬2千人是「孤獨死」。也就是死亡之際和社會沒有連結,死後也沒有家人親友處理後事。

記錄片製作小組像星守犬裡的奧津先生查訪男主角身份一樣,也特別訪查了一些孤獨死者的人生片段,甚至跑到死者的故鄉找尋認識死者的人。讀這本書真是讓人深感人生的無常,也讓人對於今後社會型態演變,自己也很有可能遭逢同樣孤獨死命運而感到惶恐。事實上記錄片播出之後,反響最大的,不是那些獨居老人,而是那些即將步入老年的四、五十歲年齡層的中年人。大概是因為老人們沒有余裕與健康可以看電視,而且真的陷入與社會斷了連繫的人,恐怕也沒有緣份成為這個記錄片的觀眾。

紀錄片不只蒐查孤獨死的人的生活背景,也訪視了那些孤獨生活的老人們,了解他們人生如何會發展到目前這樣的現狀。但如同製作單位的心得:「其實真正他們想了解的那一塊「孤獨死」的人們,往往並不會答應受訪」,所以我們讀者看到的影片只是這個社會現象的一隅而已。
社會形態在最近這一百年的演變可以說是變化極大!在我這一代多少都體會過三代同堂的家庭氣氛,有兄弟姐妹的人也屬多數。但目前剛出生的這一代,不但可能沒有太多和祖字輩相處的經驗,更多的是連兄弟姐妹都沒有。以前家族常有一同出遊的情況,過年、掃墓之類的家庭聚會也常有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之間的連繫, 但是最近新的一代,恐怕這類的家族連結體驗也會漸漸地沒有了(一堆人過節不在以大家族團聚為目的,家族間的日常連結也減少了)。一般來說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組織單位,也是情感倫理上較為強韌的存在。但當家庭的結構簡單化之後,也意味著孤獨死的可能性大增。

書中列出幾個現代社會孤獨死的情況日漸普遍的原因,其實也大都是想當然耳的理由:經濟型態的變化,人們可以更容易自給自足;單身不婚者者變多; 少子化社會;「不想要麻煩別人」(也意味著不想被別人麻煩的心態)…等等。

看這本書時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下列這一段護理師的訪談,看到她把珍藏的玩偶一一展示給採訪記者看的時候,忍不住淚崩了。

看完這本書的時候大抵的感觸就是茫然,因為自認是孤僻性格,且保持單身,不喜歡麻煩別人的處事方針本來就是無緣死的高危險群,解決之道大概就是努力地讓自己有與社會連結的管道(就像書中描寫的一個孤獨老人與住家周邊一對姐妹花的那個故事那樣),並且保持身體與經濟狀況上的健康吧!

護理師與姐妹花的故事在下面這個影片都有,影片開頭的時間點我選的是護理師訪問片段的開頭,姐妹花的訪談接在後面



不過無論如何人生總是有總總酸甜苦辣,就算最後死亡之際是孤單的,我也希望那個當下回味自己的人生,能有不枉此生的精彩回憶。本書書名是無緣社會,腦中也想起了經典名曲「流浪到淡水」



無論無緣有緣,人與人的相處就如同三國演義的開卷詞吧:「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