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書摘]宇宙.宇宙 (Cosmos) 心得

這本書對我來說相當有意義
因為我看過三個版本
一個是我兒時(國小時)在家裡附近的「某間廟宇裡附設的圖書室」裡借閱的
那時是翻譯 「COSMOS 宇宙」 (好時年出版社於1983出版的),算是啟迪我對於宇宙的興趣。

之後在我高中時代有篇文章的上面那個封面圖的新翻譯版本問世,書名改成「宇宙.宇宙」,由遠流出版社出版。

再之後我剛上大一時,亦有在誠品書店買了原文版的Cosmos (原文書名只有這個字眼)

這本書算是我日後喜歡天文學裡的一大誘因,當然星空的美麗或者是對於無盡宇宙的嚮往是更吸引我的理由。

一本書可以讓我看過三個版本也是相當有機緣的成份在,剛剛在整理自己的bbs文章發現大一時竟然有po對於這本書的感想,覺得相當懷念,所以重新整理發表於本blog,亦是算種備份。後來發現這亦是「認識星空」這門課的報告之一,總算有完整的電子備份了。我記得那門課約有四個報告就是,再加上兩次大考,我印象中我的修課成績是滿分100分,是我大學修課四次滿分的第一個。(有趣的是我拿到滿分的科目都是通識課,大概是和我選修通識課都是選自己真心覺得有興趣的科目去學,所以不是虛應故事罷了,才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



這本書可說是卡爾沙根最著名的作品,和本書所搭配的電視影集也相當地燴炙人口,讀者觀眾數以億計。其實我在國小時就曾經大略地瀏覽過這本書了,雖然對書中的記憶已隨著歲月的長河流逝,但當初看完此書時的感動還猶記在心,所以這次的閱讀報告就選本書為主角。

看著這本書,其實也像在為我這學期所上的認識星空課程做個回顧。沙根是很好的科普作家,他在本書中講了很多科學事件起源與發展的小故事,其中一些近期(這本書完成之時)的天文任務,像是蘇聯登陸金星的任務、蘇聯與美國在70年代對火星所發展的一連串探勘行動、航海家二號在星際中的旅行等等,作者都有很詳盡的介紹。

本書從宇宙的概念開始談起,然後介紹了古代的一些天文學發展事例和現代天文學的啟蒙過程,在這部分也夾敘了生命的性質和特徵,探討宇宙存在其他生命的可能性。之後介紹了彗星、隕石和小行星,並簡介太陽系中一些惡劣環境的「地獄」和地球這得天獨厚的「天堂」相映襯。書的中段部分利用美蘇兩大強權在二十世紀中葉的一連串離開地球航向宇宙的行動來紹金星、火星、木星…等等行星它們的星球特色與我們人類與它們的「互動」過程。書的後半部分著重於太陽系外的世界,討論了行星的生死、時空與宇宙的關係、大霹靂學與宇宙擴張的觀念、電波天文學等等。在書的最後,沙根回過頭來討論人類自身,未章節他回顧了天文學的發展,也討論了科技進步所帶給人類潛在的危險,沙根將科學與人文在書中的最後部分做了結和詮釋,並期許我們能扮演好做為「地球代言人的角色」。

        這本書的內容完整而豐富,引用的資料多,談論的範圍廣,讀完之後對天文學的發展過程和種種天文知識可以有一番概論性地了解和收獲。這學期已經在認識星空這門課上學到很多天文學的常識,所以讀起這本書來感到相當的「親切」。讀完這本書後,我的收獲主要可以分成下面這幾個方面:

一、科學的發展:其實在科學知識的發展過程中,就是一連串嘗試錯誤與修正錯誤的歷程,透過天文學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輕易地看出這一點。從天動說到地動說、從占星術到天文學,在先哲和有志份子的努力之下,科學知識就這樣一點一滴地累積進步。不過科學在發展的過程中並不是獨自運作的,它常常會被人文、政治、宗教的因素干擾。在書中給前頭提到了Eratosthenes測量地球圓周的方法和過程、歐基里德在幾何學上的成就、阿波羅尼斯、阿基米德等等學者的發現,讓我對他們的智巧讚嘆不已,但無奈他們這些光輝的成就因為戰爭、宗教等因素而不能發揮到最大的功效。西方的科學在緩步慢行了千年之後直到中世紀結束,科學革命的發生,才又重新燃起了光芒。我們中國的科學發展史也是如此,常常有很多科學上的重大發現,但卻只如同點燃火柴一般,只是短暫的燦爛,而後繼無力。沙根在書中感嘆亞歷山大圖書館的毀滅,讓很多古人的努力與心血毀於一旦,使得我們現代人無緣見到完整的古代科學發展與知識的累積程度。

        在讀完本書,知道了這麼多古代與現代天文學家的成就之後,我深深體會到科學的發展其實可以用句成語:「薪火相傳」來呈現。我們接受了上一代以累積的知識,然後讓下一代的人來接棒,要是在這過程中有了散失,有了遺漏,不只是可惜而已,我們將無顏面對前面所有辛苦為人類文明做出供獻的人。希望歷史上一些讓人類文明停滯不前,甚至退步的慘痛經驗不再發生。

二、人類與宇宙:在歷史上,人類的渺小與宇宙的無垠無涯一再地被提出類比。透過本書的內容,我一方面體會了人類存在的可貴,一方面也被人類對探索宇宙所做出的努力深深地感動。不知道哪裡來的動力,或許是為了明白人類存在的目的與意義吧,從很久很久以前,我的老祖宗就不間斷地觀察整個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其實也是一部人類的拓荒與探險史,到了現代,我們開始將觸角慢慢地伸出了地球,向無窮盡般地宇宙前進了。雖然不知道我們還探索到什麼地步,但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尤其是發現地球以外的生命這件事。沙根說過:「要是宇宙只有我們,真是太浪費空間了」,當我們發現了其他的生命形式時,這肯定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衝擊,希望我有機緣能目睹這一刻。當然在這個重大轉捩點來臨之前,我們自己也得先好好學習認識我們自己,即使我們現在的科技文明是前所未有的頂鋒,但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還是有很多野蠻之處,或許人類應先學習怎麼樣和自己同胞(泛指地球上的種種生命)相處,將來我們才有能力去對待這些來自天外的生命。

三、地球的可貴:我知道「地球只有一個」是一句老生常談的口號,但是在讀完這本書後,我又深深體會到我們這個藍色星球的珍貴性。現在我們尚未找到另一個可以讓我們人類居住的地方,以後也未必找得到,想到這裡,我們難道能不警覺保護我們這目前唯一的家的急迫性嗎?

透過了這本書,我見識到了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科學知識的功力,也複習了一遍有關天文學的常識和概念。讀完這本書後,我想起了我所讀過的幾本書,如「大霹靂」、  「最後三分鐘」等等。每次讀完這一類的書籍,我都會思索自己存在的目的。要是宇宙有開始,是否意味著有結束?要是有結束,那我們現在所做所為的一切又是為了什麼?我們來自何方?我們該往何處?每當我閱讀宇宙、天文等這一類材料時,都會在心中問自己這些問題。但無奈疑惑總是無盡的,要找到這些「大哉問」的答案也不容易。

千百年以來,想必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地「望宇宙而興嘆」吧。正因為宇宙相對我們來說,其空間接近無盡,其時間近乎永恆,所以更能激發我們對自己渺小存在產生愁悵。人類透過不停地探索宇宙來認識自身的起源、為自己的存在尋找定位,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我們收獲良多,而在未來的歲月裡,人類也將以這美麗的藍色星球為基礎,將宇宙中的歷險持續地進行下去。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