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是過年的雜談…趁還算是過年期間來發個心得文吧。
「年味變淡了」雖然這種感嘆似乎是每個從孩童轉變為成年人過程中好像都會有的聲音,單就這個因素的話可以用「畢竟當體驗新年的次數累積後,新鮮感自然降低」這種經濟學邊際效用會下降來解釋之外,當然也可以用「小孩子看待世界總是比較容易覺得新奇而成長的過程見識廣了,自然很多事情就見怪不怪了」這樣從心理的成熟度發展的面向來說明。
而除了個體的因素之外,外在社會環境的變化,不論是器物(現在通訊多麼方便啊…平常要連絡方法、成本都比古早時少太多了)或者是社會家庭結構乃至於文化層面上的種種質變,種種都是讓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
上述那些都只是我打打嘴砲,不是本文的重點~
個人體會到年味變淡,歸納出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在於「非日常」的成份減少,而「日常」的成份增加。
首先以前過年是要回老家的,那是個要搭火車五、六個小時,然後下車後還要走個三十分鐘的地方。因此過年是個大事件,平常不會出這麼遠的門也花這麼多的時間在交通上,新年對我來說就是一趟遠行,是個從火車站開始展開的「非日常」生活。
再來就是過年裡會看到的人,真的就是一年才會見到一次的親戚們,而過年裡家庭裡會有的事(ex. 打牌,放煙火),也都是平常不會去碰的,因此對我來說年味很濃這個形容就意味著 「這些人與事都屬於新年期間獨有的」。
然而如今隨著神主牌都從老家移到目前所居住的家,過年已經不必再出一趟遠門;而因為祖父母、外祖父母這一輩的人陸續去世,親戚們在過年時聚在一起的理由減少很多。
那些常跑來家裡打牌的人(其實主要是和我爸或我舅打牌啦),也隨著他們自己一一成家立業,就不太有時間來玩;另一方面我爸或我舅年紀漸增…身體也不禁得起通宵打牌了。
對我來說記憶裡新年的味道就是隨著非日常的減少而淡了,現在過年的日子裡,和平常的日常生活沒啥兩樣啊…連吃的也吃得差不多,頂多過年期間量比較多而已。
非日常的生活和過年的氣氛當然不能畫上等號,但過年總一定要有別於日常的情境啊
不過上述狀況主要是我個人的經驗,我相信過年期間還是有一堆一定不得不回老家,不得又趕著去娘家,再回到自己平常住的地方這種到處都要跑的人…這種狀況我想應該至少還是保持著些許過年的特色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