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雜記]導演吳昊昊與葛寧寧

 


先說吳昊昊吧,大約2018~19左右,某日在R18平台上發現他的電影。完全走文青風格,就一男一女坐在床邊,面對觀眾,然後兩人對話,然後草率的性愛,看起來更偏向藝術片的類型,當時蠻喜歡這個風格,也特別喜歡片中的女主角葛寧寧這類型,也因此追了幾部他的作品。

不過他的作品畢竟極為小眾,在中國也不是可以公開發行販賣的類型,所以入手不易,而且調性差不多,看了幾部大概就是這樣,賣點還是在敢裸露,以及看著手機念台詞有種莫明的荒謬感。

前一陣子心血來潮想到這個導演,發現有紀錄片海妖,透過這個導演(非吳昊昊,吳昊昊紀錄片的男主角)的對談知道更多吳昊昊與葛寧寧的背景、關係(原來真的是男女朋友但保持開放式關係,果然很藝術家)與近況。

X(twitter)有看起來是吳昊昊本人開設的帳號,近來他親近共產主義,也好像沒啥與葛寧寧合作的電影(葛本身好像還有一些作品,但也是極小眾難找),甚至有點讓人擔心心理狀況… 只能說藝術這行業,就是要天時地利人和兼具才有辦法開花的領域,沒有夠好的後台就奮力投入實在勇氣十足啊。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動畫]「鬼滅之刃」無限城篇第一章猗窩座再襲 心得雜感

 


久違地進入電影院觀影,果然看著ufotable 燃燒經費就是爽,聲光的呈現感覺得到鈔票的重量和畫師的汗水…聲優的表現也是極高水準,打戲相當過癮。票房意外地相當好(因為想說離上次的無限列車過了好幾年了,非動漫圈的應該也不太會看中間的遊郭、刀匠村、柱訓練等篇章…沒想到目前的票房氣勢頗有超過無限列車的走向

但兩大「已知」的問題讓觀影後和無限列車相比覺得少了一些後韻,那就是「最終章預期要分三部上映的商法」,以及漫畫本來就有的大問題:「打沒幾下就進入回憶的節奏」,讓這部的分割感明顯。再加上這部片長有點長(2小時35分左右,列車可不滿兩小時,且列車重點集中而無限城分三大線進行… 幾個回憶真的讓我想睡。XD)

本作相比列車更偏向粉絲向。(列車沒看過前後也很可以代入劇情的情緒,但圈外的(即使有看過列車)直接看無限城只會看到幾個硬要插點戲份的柱或亂跑的伊之助…最致命的是音樂面上沒有可以和「炎」匹敵的神曲… 唉唉。

[雜記]從大潤發到大全聯 心得雜感

 


2025年8月起,大潤發變成了大全聯,一個從兒時就在我心目中有重大定位的賣場就此正式落幕,特別發文來感懷一下。

在國小的某日,在同學家坐客,聽到他們提到「大潤發」這個詞,彼時只聽過周潤發的我倍感新鮮與好笑,後來才知道是類似萬客隆的這種大賣場。後來家裡開始有了車,才開始定期會去新竹的大潤發購物,也開啟了我當時每幾個月最高興的時刻之一。

原因是記憶裡的大潤發相當便宜(尤其對於當時還沒有全聯,平日買東西只能去柑仔店的鄉下地方… 大潤發雖然一次需要買的量較多,但單價是有感的便宜,成為我買文具最佳去處),然後每次逛完最後一刻都會買超大奶酥波蘿麵包回家吃了個痛快成為我兒時購物最有印象的幸福時刻…

另一個有印象的地方就是推著大推車的電扶梯,我與弟妹與表弟們在那邊亂跑,結果表弟受傷…(還好不是大傷),現在回想我們真是一群臭小孩啊…

[書摘]股癌 灰階思考 心得雜感

 


台灣Tier 1的podcaster 股癌的實體書。基本上不能把此書當成投資理財的密笈,但適合當作了解某個階段股癌這個人的心路歷程。

我個人算是podcast忠實聽眾,從2022年開始聽到現在幾乎每周兩集都準時聽,主要原因是第一個是其分析事理的方式對我胃口,第二個就是語調流暢但又不「吵」(這很重要,許多知名podcast我都覺得很吵而聽不下去) ,第三個就是一些市場資訊與作法的分享對我檢視自身的投資佈局有所助益,第四點就是Q&A這環節蠻舒壓的。

股癌最近又再度出圈,主要原因是其主導了遊戲的創投,詳情可以看這篇「從《股癌》到肖楠資本:謝孟恭為什麼要砸3億元投台灣遊戲」。期待他的付出能開花結果,這也會是我們這些宅宅玩家之福。

[漫畫] 木尾士目跑到裡漫領域了…

 

source : https://www.pixiv.net/artworks/114188522

雖然有點lag才發現(畢竟自己好久沒追「裡漫」的作品了)。契機是最近有個快要引退的成人女優「橘瑪麗」來台活動,我有個好友是鐵粉所以有去參加,但我對這個女優不熟所以聽到名字就蒐了一下她的作品,結果看到一個片頭出現「原作是木尾士目」的字眼… 疑,現視研的作者沒聽過有畫裡漫作品啊…查了一下真的有下海。XD

大部分聽到的都是裡漫界「上岸」,然後一去不返,不少人戲稱「痛失英材」,在表界已經有成名作,但走相反路線的比較少聽到(我個人最有印象的就是鬼神童子的黑岩善宏),總之個人看完真人版後,也去找了漫畫版來看,個人覺得… 讚。

個人真的太愛「現視研」(一代),後來的二代目以及斑與花有點惡搞讓我有點失望,但是,如果未來有作者自己畫現視研角色的R18同人誌,那我是樂觀其成啊。(雖然最近這些表界作品的收尾,以及這些新裡界作品,所透露出木尾士目對偽娘or扶他有種特別的愛好…)

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雜記] 我的保陰套購入與使用心得整理

 


2020剛交往女朋友時,當時某牌保險套有活動,然買就買了一大堆 ,然後後來覺得「第一次」好像要用好一點的,就又買了均價50左右的另一牌,豈知這些套明都放到2024年,快過期才開始有機會使用到。XD

婚後因為力拼兩個小孩,所以沒有套套的必要,但經「實驗證明」沒套套我和太太的體質太好,兩個小孩都是 1~2的危險期就命中了… 目前有共識只生兩個,但又沒有想要立刻結紮,所以只好乖乖地帶套,三年前的這批當時購買的也重見天日。

但實戰後老婆大人覺得durex很不ok ,味道是一個點,會不舒服也是一點,試了幾次她都覺得不行,我也覺得恐慌,一度有點上套後就會軟掉的心理障礙。XD 當然身為一個富有實驗精神的就是多試一些牌子,選了日牌她可以接受,我也覺得很好…所以2024就都買日牌,相關使用頻率很高,然後累積起來也花了不少在這上面,所以記錄一下了。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漫畫]今際之國的闖關者(今際の国のアリス) 漫畫心得雜感

 

Bookwalker 全套收完看完(其實早就收到16集,但17,18比較晚才入手… 沒辦法BW最近的漫畫價格都買不太下去,就算特價也是)

本作個人觀看順序是 日劇第一季-> 漫畫1~16-> 日劇第二季-> 漫畫17,18  (漫畫今際之國 retry看評價不怎麼樣,就沒有想補它的想法了)  雖然我是從日劇版入坑,但個人覺得進入海灘後就沒這麼好看,第二季又整體差評,漫畫實際上算是85~90分等級的作品,不過紅心Q遊戲到結局這段思索人為什麼要活著又說教味太重… 要扣點分了。 (日劇第一季75第二季55, 不過日劇出現的最大貢獻就是中文版本來只代理到第7集,而後才能全出。XD)  (是說日劇也準備播第三季了呢… 不知道會演啥,聽說是原創... )

[雜記] 我的blogger 異常拜訪人數 in 2025

 

Blogger 這邊從2011開始當做主站(巴哈為備份),但人氣上從來沒有Blogger這邊比較多過。巴哈那邊2011時已經日均100~150左右,2014~2019 穩定日均300人,2019累積百萬,目前2025累積170萬日均穩定400人,以一個不追求流量,不和訪客互動,月均po文不到10則的動漫部落客來說,算是蠻好的成果。

回到本文,我發現blogger這邊2025的人氣有點異常的高… 一般來說google 上要找到這裡並不容易,比較可能的是從我巴哈那邊連過來,然後有興趣多找一些文這樣,而以往日均30不到,這一年卻日均300以上,但來源顯來不是預期,不知道是啥爬文機器搞的吧?


[書摘] エロマンガ表現史(成人漫畫表現史)

 



相當有意思的一本書。一般向動漫相關研究書籍比較好找,之前也看過日本漫畫60年 、萌的宣言御宅學阿宅,你已經死了這類次文化的書,但以成年漫畫為主題的這本是我第一次看到。但相信日本應該有很多這樣的研究書籍,畢竟是動漫文化母國,再加上職人精神,我生平第一次去逛COMIKET就發現除了一般印象的同人誌,相關動漫文化的「研究書」也是有不少攤位的。(查了本書WIKI ,作者也有做這樣的事)

回到本書,畢竟有個「史」字,所以一些溯源的工夫是不可少的。本書對於幾個成人動畫的身體特徵(巨乳的出現、棒棒如何上碼)與表現 (乳首殘像、斷面圖、阿嘿顏),乃至於場景的設計(觸手)與聲音 (一些擬聲詞) 有相當有趣的考查。我身為一個認真專業研究ACG的阿宅,獲得此書也算是如獲至寶啊。(但請注意本書為18禁)

斷面圖竟然考察到是藤子·F·不二雄是先鋒,真的讓我增廣見聞。


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敗家]2025 steam 夏特

 


這次的夏特還是參與了一下,主菜是小黃油「隔壁太太今天也獨自一人2」,其他的就是這次個人關注清單上有80~90%以上特價(變成銅版價)的作品。 是說這次購買也發生了明明已經在收藏庫卻讓我加入購物車的情況(但有註明這個遊戲有在我的收藏庫裡了…還好有看到,但記得steam的機制應該會擋掉到這種情況的…不知道是否有什麼原因)

總計404元,其實想買的遊戲很多,能玩的時間很少,上次開steam的遊戲可能已經是一季前的事,今年年初比較認真玩一下(ROG ally送修剛完成後有認真玩一下),但Meta quest3 入手後,掌機又被我放置了。

不過入手小黃油立刻裝起來玩,所以當天就玩到凌晨三點多才睡著。XD 

這認入手比較值得一提的是老即時戰略的傲世三國,是我國中時期的作品,沒想到竟然出現在steam上,就入手懷舊一下。雖然其實我只是當年在遊戲雜誌有看到,彼時超愛即時戰略類型的我超想入手這款,無奈那個時候零用錢少(每個月三百元),很多想玩的遊戲都只能放棄了。現在人已進入中年,就是那個老調「以前想玩遊戲有時間沒錢,現在是有錢沒時間」

最後整理了以前的季節特賣敗家記:
1. [雜記]2019 steam 冬特 大敗家
2. [敗家]2020 Steam夏特 記錄
3. [雜記]2020 steam 冬特 小敗家
4.[雜記]2023 steam 夏特 小敗家
5.[雜記]2023 steam 冬特 敗家
6.[敗家]2024 steam 冬特+ steam/BW年度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