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育兒] 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生活與讀書感想)

 


大兒去年開始讀幼幼班,彼時大概適應了兩個月才開始不會哭著上學(比一般小孩算晚了),但去年過完年後開始下學期,拒學的情況又開始了,每天都是抱著我或太太的大腿哭喊「爸爸媽媽不要去上班,我也不要上學」,一開始可能還可以用安慰的,後來整個只能半強迫的上車了。

一開始還在想是否學校發生啥事,但問不出原因。也請老師幫忙觀察,但這種崩潰情況只有上學時期,下課都笑容滿面,晚上到睡前也都如常,就是每天睡起來最難熬。

4月份小兒也加入了上學的行列(家裡附近新開了一間公托,後補到名額),於是4月開始就是兩寶的一起哭哭:


用了許多方式(禮物鼓勵、看巧虎影片、讀繪本…) 都沒啥改善。兩人就這樣一路從4月哭到7月,老師們也都說很少看到適應期這麼久的孩子。但時間果然是很好的解藥,8月開始兩人就越來越情續穩定(弟弟很好笑地雖然哭哭但也能邊哭邊走進教室)

小孩子果然的是親生的,我和太太都是I人,小孩子果然也都偏內向喜歡在家,不擅與人交流,所以進入團體生活對他們也是短短人生中的「劇變」,就只能親子都相互體諒了,也感謝老師們的協助和支持了。

9月份弟弟轉到哥哥這邊就讀(滿兩歲,可以離開托嬰去幼幼班,接送也比較方便) 看著兩人手牽手上學有種苦盡甘來的感覺。也感謝太太這個好隊友和我一起撐過這個每天早上都是磨難的艱苦時刻。


這段時期我也思索著「為什麼要上學?」想起了國高中時期在電視上看到蔡康永介紹大江健三郎的這部作品「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這是本向孩子介紹如何學習認識世界的散文集,收羅著大江自己的求學育兒與人生探索的經驗,適合親子一同共讀討論。 關於上學的討論只是其中的一篇散文,大江的論點就是上學的孩子,是為了「無法上學的孩子」而上的。而這裡的無法上學的孩子,就是「死去的、無緣在這個世間長大的孩子」

活著的孩子替死去的孩子接下人類文明薪火傳承的任務,而老去的孩子(我們這些大人)則也有幫忙傳遞這火炬的責任。

我讀到這個觀點,腦中想到的是很多一次生下數以百萬億計小孩的魚與蟹,那萬億個「孩子」只有極少數能平安長大到擁有傳宗接代的能力,轉而言之,那些少數的倖存者,也是為了那許許多龐大的無緣者而努力著。

這個為何上學的理由,頗有「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的格局,但對於我處理身邊2、3歲的拒學小孩,這樣宏觀的理念沒有太大的幫助。這種概念只能留待孩子們長大後有能力體悟再和他們聊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