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

[書摘]喚山:我與珠峰相遇 心得雜感

image source: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65571

李小石的 "喚山:我與珠峰相遇"
書中講述2009年他帶著媽祖神像登上聖母峰的過程

前幾年也有一部電影講登聖母峰的故事(1996年的山難事件)
演員卡司不錯,但我沒去看,只知道裡頭有提到台灣登山隊伍的負評


李小石幾年前登世界第四高峰時下山回程用盡體力而過世了
也是當時才知道這個登山界名人
這次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時就心血來潮地借回家


書裡用日記的方式講述這趟旅程,讓讀者非常身歷其境,不過也因此對於裡頭出現的人物沒有太多介紹,常常看到一半就看到一個陌生的人名,然後在後文才知道該人是誰。看完之後對於從尼泊爾登聖母峰的這個路線有基礎的認識。

也對登聖母峰的商業化行為有些感慨:登山過程中,其實有大半的危險工作(ex.探路、路線上繩索、鋁梯的準備),都是雪巴人在做的;危險的工作之外,勞役的工作(煮東西、運送氧氣瓶與行李),也是雪巴人在完成。

嚴格來說沒有這些雪巴人的辛苦,聖母峰能爬上去的大概不到1/10吧



也因為這樣,登上第一高峰的挑戰似乎變成有錢+有膽+不要太差的體能 就可以做到的事
(1996的山難一大原因就是商業團一下收了一堆沒有足夠實力登聖母峰的人
導致相關的嚮導必需不斷照顧這些人
整個隊伍也因此花太多時間上山,導致來不及在天黑前下山)

書裡的描述李小石和雪巴人的相處算是彼此尊重的,但仍可以感覺到有些地方隱約還是有種出錢是老大的心態。(ex.登頂後發現攝影機沒有正常錄下過程,第一個反應是覺得雪巴人失職,雖然他事後才發現其實在那個低溫情況下,攝影機一下子就會沒電了,最後才痛哭地雪巴人相擁合解)

但另一方面李小石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當時的情緒記錄下來(即使是自己不好的一面),使得本書的登山過程因此更顯「真實」。

另一感慨就是雖然大自然很美,但登山的活動很不美,首先是垃圾: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 聖母峰慘淪全球最高垃圾場

再來是登山的過程中,因為你不能隨便偏離路線,(連1公尺都不行,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雪下面是否是冰縫和斷崖)。因此你途中要上廁所,都是直接解決的,也就是說如果有其他的登山客,是會看到你解決的過程的 XD

不過他們如果是大號的話,會把糞便踢到旁邊…雖然還是有點噁心,但至少後面登山的人不會踩到人大便。

書中李小石因為前一天吃的東西不新鮮而每一小時要拉肚子一次,光是想像聖母峰的美麗山峰下有人在登山過程中蹲下拉屎,整個就是很沒有美感的畫面。XD

總體而言佩服李小石的勇氣,但看完之後對於聖母峰的登山活動覺得有點想像破滅的感覺。
                                                       
雖然自己這輩子應該和爬8000公尺高山無緣(只要死亡率大於0.01%的活動我就沒有膽量挑戰。但應該還是想去EBC (珠穆朗瑪峰基地營) 一遊,查了一下旅行社也有10萬上下的套裝行程,應該比去南極便宜,唯一需要的就是請個15天的長假而已。

by the way,李小石是在2013年登洛子峰,於下山過程因高山症去世。而今年(2018)有一個台灣女生挑戰洛子峰成功,看了一下她在ptt的心得文,十分佩服啊: [遊記] 《洛子峰攀登心得---揣摩聖意》

不過登山這回事,男生的先天體能優勢本來就不一定會比較厲害,安全的上下山,終究還是回歸謹慎、膽識與耐心,以及一點點老天的幫忙。(登高山的話可能需要老天更幫忙一點)

前兩年剛接觸登山時一直對自己體能有自信,覺得在怎麼樣應該也不會比身邊四、五十歲的大姐、大媽爬得還慢。後來發現自己終究是個科技業肥宅的事實。 (爬了幾次都根不上這些大媽、大姐的車尾登)

是說今年初開始膝蓋開始感到疼痛,馬拉松比賽與登山活動都暫停至今,但仍沒有痊癒,不知道下一次去登山會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