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書摘] 角田光代- 樹屋


 (關於漫長歲月的失與得) … 就算是後悔,除了現有的以外,什麼都沒有。無論我做的事有多蠢,除了這件蠢事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就是無。即然這樣,後悔豈不是很吃虧嗎?只是白費力氣而已,因為你有的就只是那些而已。

 爺爺和我啊,都是逃了又逃才活下來的。要對抗時代,我們只知道逃避這個辦法。


樹屋是我讀角田光代這個作家的第一個作品,原本以為是個愛情故事,但後來發現內容沒這麼簡單,是個寫盡了大時代洪流下,小人物的小故事。雖然他們的人生微不足道,但卻見證了二戰時期、戰後、乃至於現代的日本的社會發展。本書描寫的是一家三代的故事,字句裡散發了樸實、冷靜,但又隱約散發了無力感的氛圍。


 書名會叫樹屋(, treehouse),多半也是蘊含了書裡的故事有種"不踏實的恐懼與無力",誠品有與作家的訪談,她也有提到這部分:





逃避與面對

逃避是貫徹此小說的主題,故事的家庭裡,藤代家的祖父泰造,為了逃脫兵役而跑去滿洲國屯墾,但中途又逃出來;而祖母八重,則是因故逃離東京到中國工作,兩人意外地結識,而後組成家庭,然後戰後逃回到日本,經營餐館。



第二代 慎之輔、太二郎、基三郎和今日子 (三男一女),慎之輔逃避學業,太二郎、今日子則是感情上受挫而各自逃避地過著自己的人生。基三郎雖然積極參加活動,但最後連自己的人生都逃避了。(疑是因同性戀而自殺,嘛,取成 ""三郎真的是神命)



第三代 慎之輔的三個小孩,基樹、早苗和良嗣 (二男一女)。基樹過著逃家的人生,而早苗未婚懷孕,良嗣是個家裡蹲,也各自有各自的問題。



作者對於家庭問的安排還蠻迎合時代潮流的,戰爭的時期、戰後的學潮、後泡沫經濟的時代,整部小說看下來頗讓我想起 " 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當然本書更側重的是平凡人的隨波逐流與無奈。


雖然逃避是小說故事的基調,但泰造與八重經營的餐廳事業還算順利,而慎之輔也在逃避之後,還是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庭,負起長子與父親的責任。我們也可從中看到小人物退無可退後還是毅然在洪流中找尋自己生命出路的希望。


我很喜歡書裡最後段祖母所說的話(我引用在本心得的前面),總之後悔過往的人生是無意義的,我們有的,只有現在,而現在又是過去所累築而起的。當然消極的人或許會覺得祖母的話有些悲哀,但是我卻覺得其中隱喻著的是更為積極的人生觀。


家族的故事


這本書應該可以帶給很多人回憶,我相信在台灣現在民國70年的這一代,應該是生在小時候可以聽祖字輩在日據、國共等等的戰爭故事,也可以聽到父字輩在台灣經濟勃發,政治壓力從高壓到解放的事蹟。


我自己也想起了關於自己曾經聽過的總總故事,有時候想想,這也是三代同堂家庭的好處之一吧。wwwww

就我自己知道家族故事啊…有聽過祖字輩當過礦工的,也聽過養不起後送給人當養子的,也聽過逃家從台灣頭流浪到台灣尾的…總之如果要寫成小說的話,應該也是相當精彩。

藉由聽長輩述說自己的家族的故事,也算是種尋根之旅吧,突然覺得本作取名「樹屋」,是否也有這層意含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