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電影]聽說桐島退社了 心得雜感



這部電影一個月前看完之後心中很有感觸,不過心得拖到現在才寫。XD

周日觀影結束後,仍覺後勁十足,讓我星期一整個還感染於看完電影後的心情裡,好久沒有這樣子了。

這部手法特別,但因此評價兩極
喜歡這部表達題材的人,都會給這部極好的正評
而不喜歡的,就會覺得這部太過平淡,或者是太強說愁了。

我覺得適合這部電影的人:
  1. 適合在青春時期,對於人際關係感觸敏銳的人
  2. 適合想追求夢想,但缺少堅定的目標,或者是提不起前進動力的人
  3. 適合有過沒有好結局單戀的人。

不適合這部電影的:
  1. 不適合青春時期享受生活的人生勝利組。
  2. 不適合成長時期,沒有對未來或現狀感到迷惘的人
  3. 不適合想看高潮迭起劇情的人。



這部讓我很想好好寫篇長文心得





這部的原著小說作者 ,寫這小說的時候才只是高中生(或剛畢業),當初知道這個訊息時有些驚訝。 看過小說的人普遍感想都是小說評價不如電影,若當初我是先看小說的話,或許對於這部作品的感想就不會如此深刻了。

至今我仍沒有看過小說,以下心得所提到”小說如何如何”的敘述,主要來自於別人的心得感想,希望沒有偏離事實。


這故事在講什麼?

本作的故事很很單純: 校內的風雲人物 「桐島」退出了排球社了,以這個事件為楔子,陳述周邊的人際關係。

我喜歡本作這種多種視角來看待同一時刻發生過的事情,電影裡開頭用了四種方式咀嚼了星期五那天下課後發生的種種事情,產生的多種繽紛的青春滋味,加深了觀眾的代入感。

嚴格來說除了排球社因為桐島的消失而有直接的影響,其他電影裡的許多場景,其實和桐島本人的消失並沒有必然的因果。但因為有這個「懸疑」的因素,會讓觀眾更去思索桐島這號人物在這作品的地位,即使他從頭到尾都沒現身。



以下心得有劇透:

一、青春學園團體裡的階層之我見:

小說比較側重「上層與下層」的人際關係定位,而且不少發人省思的感觸都是從此而生,然而從電影裡我的感覺並非如此。

雖然不少此電影的評論心得中也會將這類團體的衝突歸類於「上」對「下」或者是「勝利組」對「魯蛇組」(loser) 的對立,但我認為這部電影裡對於同儕團體的定位不該產生這樣的結論。

電影裡,成為女同學笑柄的電影社兩人組走出教室時,所表達的態度很清楚,那是種「別人不懂我們,我也不認為他們有辦法懂我們」的自傲。 也就是這種自信,所以電影末段才會有經典的「殭屍大反擊」的一幕。誠然在校園班級的份子裡,總是有所謂的風雲人物,也有默默在旁的不起眼份子。但比起用「上下」or「尊卑」來解釋這樣的關係,「核心」與「邊緣」 或許更為適當。



我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校園生活裡有當過核心人物,也有當過邊緣人,所以看這部片裡真的是五味雜陳啊…無論哪個角色的視點都可以讓我很有代入感。XD  以我自身的經歷來說,成為核心或邊緣人,其實另有一大主因是屬於緣份,即使本身的特質沒變,但隨著班上組成成員的不同 (升學後換學校,升年級重新分班),班上主流的成員就會不斷地重組。 以我高中來說,高一時班上的風氣比較活潑,自然表演欲強、風格搞笑、喜歡活動的那群出盡風頭,並主導班上的一切事務; 高二、高三的班風偏向「好好唸書」的那型,自然對於課業較拿手的我來說,比較能夠擔任班上的核心。

之前在大島永遠的「女子高生」這部漫畫,劇情中也有一段把班上小團體分門別類的,然後介紹各團體的特質的…此段內容可做為班級小團體分類學的典範。wwwwwww



二、暗戀的苦澀滋味:

這部裡講述了兩個苦澀的暗戀心情,分別是電影社宅宅前田對東原霞的情傃,以及暗戀宏樹的演奏社社長澤島亞矢。 不過很可惜地這兩段結局都是充滿遺憾感的結束,重點是結束的方式都不是明白地被暗戀的人拒絕,而是發現暗戀的人早就心有所屬(雖然宏樹那段是其女友沙奈設計出的場景)… 我個人覺得這種結束方式比直接了當面回絕還要讓人覺得難過啊。XD (完全地失去希望)



我對於亞矢那種故意在高樓演奏管樂,期待被心上人注意到的那種心情很有體會;對於前田在教室發現到霞和龍汰的那令人心碎的一幕也很有共鳴。 這部雖然並不把戀愛當做主軸,卻能用簡單的幾幕就將青春苦澀、單純且樸拙的單戀心情表露無遺。  觀眾們也能因此被帶回到那個因為小小事情就悵然若有所失的年紀吧!www




三、桐島存在的意義:

在本作中,桐島這樣人物(校園裡的天王巨星)的存在,與其說是塑造一個眾人追求、親近的典型,倒不如說是反映了人際關係的脆弱與無奈。

整部都沒露面的桐島,到底在眾人的心目中,是個怎麼樣的存在呢? 而那些死黨與美麗的女友,在桐島的心裡,又是怎麼樣的地位?

心目中最好的朋友,自己未必在對方的心目中能位列第一;相反地常常來黏在身邊的朋友,自己或許習以為常(甚至感到厭煩)。 當然朋友的存在不像情人這樣有獨佔性,但是人的心緒空間、相處的距離以及能花費的精力時間都是有限的資源,對於友情不對等的付出與期待,往往就會是衝突的來源。


電影中細膩地用小片段描寫「女F4」裡實果與霞與另外其他兩人的隔閡(甚至實果和霞這兩個可能也不怎麼了解彼此)。觀眾在過程中早知道這個團體瓦解只是時間問題,最後衝突的引爆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時機,霞的那巴掌打得既突然又精彩,此為本作裡我最驚訝也是最欣賞的一幕。



四、夢想的追尋:

本作的高潮就是在樓頂上,猶如夢境一般的衝突場面結束,眾人紛紛離去後,宏樹與前田兩人的對手戲: 宏樹問了前田為什麼要堅持著拍電影,前田不好意思但又堅定地表露追求夢想的想法,然後宏樹慚愧又失落的面容有如受到心頭棒喝。

雖然追求夢想在這類春青題材的作品裡算是老調了,但是正是那股試圖地往目標前進的力量,這才是年輕生命的證明。 如果沒有嘗試就想要放棄,沒起步就先說辦不到,這樣的心態正是老化的徵兆。

曾經讀過一句話:「很多人都是30 歲就死了,80 歲才埋葬」。許多看這部的觀眾,或許多少也能在這一幕中,反思自己的處境吧。



在看「聽說桐島退社了」電影時,對於主題曲覺得耳熟

想了一下想起來,這演唱者不就是和「我們都是超能力者」(みんな!エスパーだよ!)的日劇 片頭曲同一人嗎?XD 看來他的調性很適合當做這種青春題材戲劇的主題曲啊。

有人在youtube上放在中日歌詞對照,且搭配著電影剪輯片段的 MV,看過電影的人再看這個MV一次,必定很有感觸。


高橋優這首歌的公式MV,還請了電影裡的男主角來演送批薩小弟,雖然有種故意傳達「他終究還是沒能將春青的夢想發揚光大」的小吐嘈,但是人生不就總是發生這樣的事情嗎?XD


(Where's)THE SILENT MAJORIT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